数学的尽头是字母,生意的尽头是金融,股票投资的尽头是什么呢?我认为,是投资某一指数对应的基金。
经济学上的指数,广义地讲,是指任何两个数值对比形成的相对数;狭义地讲,指数是用于测定多个项目在不同场合下综合变动的一种特殊相对数。
指数是一种相对数。
(相关资料图)
我们今天主要讨论的股票价格指数,它的主要目的是用来反映整个股票市场上各种类型、各种行业的股票市场价格的总体水平及其变动情况的指标,简称为股票指数。
对于具体某一种股票的价格变化,投资者容易了解,而对于多种股票的价格变化,要逐一了解,既不容易,也不胜其烦。
为了适应这种情况和需要,一些金融服务机构就利用自己的业务知识编制出了各种股票价格指数,作为市场价格变动的指标。
投资者据此就可以检验自己投资的效果,比如自己的组合与某一指数相比,谁的收益率更优一筹等。
编制股票指数,通常以某年某月为基础,以这个基期的股票价格作为 100 或 1000 或其他数,用以后各时期的股票价格和基期价格比较,计算出升降的百分比,就是该时期的股票指数。
当然,为了能实时的向投资者反映股市的动向,所有的股市几乎都是在股价变化的同时即时公布股票价格指数。
合理的指数编制通常要考虑以下四点:
1、样本股票必须具有典型性、普通性,为此,选择样本应综合考虑其行业分布、市场影响力、股票等级、适当数量等因素。
2、计算方法应具有高度的适应性,能对不断变化的股市客观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或修正,使股票指数或平均数有较好的敏感性。
3、要有科学的计算依据和手段,计算依据的口径必须统一,即要么这个指数以收盘价为计算依据,要么以每小时价格甚至更短的时间价格计算。
4、基期应有较好的均衡性和代表性。
以咱们今天的主角红利指数为例,打开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的官网,搜索 " 红利 " 关键字,可以看到好多类型的红利指数,有长达 14 页之多。
其类型也是五花八门:有上证红利指数、国企红利指数、医药红利指数、红利低波指数 ... ...
其实,不仅是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很多公司和机构都能发布指数,只要有个固定的选股规则就行。眼化缭乱之下,根据上述的四点 " 合理指数编制 " 所需考虑的原则
我决定本次只看中证红利指数(000922)、上证红利指数(000015)和深证红利指数(399324)这三个分别:
从整个 A 股、上交所和深交所提炼出来的红利指数,作为分析与对比。
原因是其他的红利指数,仅看名称要么选取范围太窄(比如 " 上证国企红利 "、" 中证能源红利 " 等),
要么样本选取太过主观(比如 " 中证红利潜力指数 "、" 上证高股息精选指数 " 等,潜力如何量化?如何才算 " 精选 "?)。
故,接下来咱们详细的、近距离的观察一下这三大指数的编制规则、特点与优劣。
首先来看中证红利指数(000922)。
中证红利指数的编制目标是欲从沪深市场中选取 100 只现金股息率高、分红较为稳定,并具有一定规模及流动性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沪深市场高股息率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该指数以 2004 年 12 月 31 日为基日,以 1000 点为基点。
它的样本是怎么选取的呢:
1、样本空间
中证全指指数样本空间中满足以下条件的沪深 A 股和红筹企业发行的存托凭证:
(1)过去一年日均总市值排名在前 80%;
(2)过去一年日均成交金额排名在前 80%;
(3)过去三年连续现金分红且过去三年股利支付率的均值和过去一年股利支付率均大于 0 且小于 1。
2、选样方法
对样本空间内证券,按照过去三年平均现金股息率由高到低排名,选取排名靠前的 100 只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
指数的计算过程如下:
相信我,这个公式我其实没看懂,哪位朋友如果能解释的清,麻烦不吝赐教。但我知道,这个公式是为了 " 使样本能采用股息率加权 ",另外,该指数单个样本权重不超过 10%,总市值在 100 亿元以下的单个样本权重不超过 0.5%。
这个指数啥时候调整它的样本呢?两种情况下它会调整:
1、定期调整
指数样本每年调整一次,样本调整实施时间为每年 12 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对原样本的样本空间资格设置缓冲区,即在新一轮样本调整中,将不满足以下任一条件的原样本从样本空间中剔除,剩余的原样本符合样本空间资格:
(1)过去一年现金股息率大于 0.5%;
(2)过去一年日均总市值排名落在中证全指指数样本空间前 90%;
(3)过去一年日均成交金额排名落在中证全指指数样本空间前 90%;(4)过去三年股利支付率均值大于 0 且小于 1。
每次调整的样本比例一般不超过 20%,除非因不满足过去一年现金股息率大于 0.5%而被剔除的原样本数量超过 20%。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我的理解是除非原样本中有超过 20% 的公司过去一年的现金股息率都超低,低于了 0.5% 这个标准,我才会因这个条件将所有不符合要求的公司全部剔除。
否则,样本的调整比列不会超过 20%。
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而调整,调整时间与指数样本定期调整实施时间相同。在下一个定期调整日前,权重因子一般固定不变。
2、临时调整
特殊情况下将对指数进行临时调整。
当样本退市时,将其从指数样本中剔除。样本公司发生收购、合并、分拆等情形的处理,参照计算与维护细则处理。
讲到这里,我要特别感谢一位朋友@溜肉段,在我写本篇文章的过程中,详细的告诉了我关于指数编制规则的很多细节,让我有的放矢的去查询资料,少走了很多弯路,在此谢谢他。
根据肉肉(@溜肉段的昵称,我们都亲切的叫他肉肉)提供的线索,我还了解到:中证红利指数在历史的编制过程中,有过两次比较重要的调整,第一次是在 2013 年,和上证红利指数一起调整的,主要调整内容为:
1、样本空间中 " 过去一年内日均流通市值,日均成交金额排名在上海 A 股、全部 A 股的前 50% "改为 " 过去一年内日均总市值,日均成交金额排名在上海 A 股、全部 A 股的前 80% "。
2、样本调整中将过去一年内日均流通市值,日均成交金额排名在上海 A 股、全部 A 股的前 60% "
改为 " 过去一年内日均总市值,日均成交金额排名落在上海 A 股、全部 A 股的前 90% "。
3、指数加权方式由调整市值加权改为股息率加权。
这次调整无疑是将更多的中小盘股纳入了红利指数,使得指数的行业范围变的更宽。
第二次是在 2022 年,主要调整内容为:
这次调整的主要变化是:(1)提高了分红的稳定性,由原连续两年改成了连续三年;
(2)提升了分红的质量,股息支付率大于 0 且小于 1,就保证了各样本均不是在亏损时分的红,分红的金额无论是三年均值
还是过去一年都不会超过对应条件下的净利润,即尽量保证各样本企业是真金白银赚来的钱,然后分的红。
当然,有一个问题我很疑惑,没有搞懂其中的原理,如果哪位朋友知道,还请不吝赐教,予我解惑,谢谢。这个问题就是为什么 " 每次调整的样本比例一般不超过 20%" 即 1/5 的上限呢?
接下来咱们看上证红利指数(000015)。
上证红利指数选取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现金股息率高、分红比较稳定、 具有一定规模及流动性的 50 只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沪市高股息率证券的 整体表现。
该指数内的所有样本是从上证 180 指数的样本空间中选取出来的。除了样本空间的选取背景不同,最终选取的样本数不同外,其编制方法和中证红利基本一致。
上证 180 指数(又称上证成份指数),指的是上海证券交易所对在其内上市交易的所有 A 股股票中抽取最具市场代表性的 180 种样本股票,自 2002 年 7 月 1 日起正式发布。
上证 180 指数编制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反映上海证券市场的概貌和运行状况、具有可操作性和投资性、能够作为投资评价尺度及金融衍生产品基础的基准指数。
比如,该指数也以 2004 年 12 月 31 日为基日,以 1000 点为基点。样本选取方法如下图所示:
其指数计算过程中,除因只选取 50 只证券作为样本,故 100 亿元以下总市值的样本权重不超过 1%,与中证红利 0.5% 的取值不一样外,其他一致。最后,上证红利指数的样本和权重调整时间、方法及比例等规则与中证红利指数基本一致。我原以为深圳红利指数不用详细研究了,基本上也就是按上面的方法照葫芦画瓢的编制一次
只不过这次仅在深交所上市的公司里面选样本吧?
还真不是。
首先,深圳红利指数(399324)的基日为 2002 年 12 月 31 日,基点同样为 1000 点。
它的选样空间是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且满足下列条件的所有 A 股:
1、非 ST、*ST 的 A 股;
2、考察期内股票价格无异常波动情况; (这一条我盯了老半天,如何算 " 无异常波动情况 " 呢?可能考察期内,个股上下涨跌个 50%-60%,我觉得很正常,可不知制定指数的深交所算其 " 异常波动 " 吗?搞不懂)
3、具有稳定的分红历史:最近三年里至少有两年实施了分红,其中分红包含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
4、分红具备一定的价值:在最近三年里,股息率 ( 每股分红/最近 1 年内经复权调整的股价 ) 至少有两年的市场排名进入前 20%;
5. 流动性保证:近半年内日均成交金额>500 万元。(即成交清淡的上市公司也不被入选)。
它的选样方法是 "将备选股票按前三年累计分红金额占深市上市公司分红金额的比重和最近半年日均成交金额占深市比重按照 1:1 的比例进行加权排名,
并考虑经营状况、现金流、公司治理结构、防止大股东恶意高送股变现等综合因素后,选取排名在前 40 名的股票。"
什么意思呢?我是这样理解的:这套编制规则注定了小市值的公司很难入选,因为可能你的成交量达不到要求。同时,深证红利指数比较看中上市公司分红的绝对金额,分的越多,排名就越有可能越靠前。
最后,它的样本总数只有 40 家上市公司,抽取的样本量最少。
倒不是说深证红利指数这个编制方案绝对的不好,不过和中证红利与上证红利指数一对比,我们不难发现,还是中证红利指数的样本量最足,样本空间也最广!
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己上网查阅各指数的走势、基本面以及行业权重分布等情况,做更进一步的了解。比如,我们就可以从中证指数有限 公司的官网中看到中证指数的上述信息:
(截图只截取了部分内容)在这里,我想感谢另一位朋友@yeeyoung,在我为撰写此文寻找资料毫无头绪之际,直接甩给我若干链接,让我遨游在本文相关知识的海洋之中,好不欢乐!谢谢 yeeyoung。
前面说了,中证红利在 2013 年有过一次重大编制规则的调整,后面又做了一次优化,那么咱们简单粗暴的看一下从 2014 年至今(2023 年 6 月底)中证红利和中证红利全收益的收益情况。
注:因为指数每年都有对应股票的分红,而分红后指数视为自然下跌,这个指数其实并不能反映出真实的收益率;而全收益指数,也就是考虑了加回分红情况下的指数,更能客观的反应出这个指数的真实收益情况。
可以看到,在九年半的时间里,中证红利全收益的涨幅达到了 225%,而中证红利只有 123% 的涨幅,后者失真的非常明显。而当中差异,我认为 " 分红 " 这个因子的威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我们再来回溯一下同期中证红利全收益与沪深 300 全收益指数的收益情况:
上面这两张图都是我托肉肉(@溜肉段)帮我拉出来的,再次感谢肉肉没想到,中证红利全收益过去的涨幅是高于沪深 300 全收益指数的,而且从图中可以看到,前者的超额收益很明显。
但我仍未收手,缠着肉肉给我拉了下面这张更综合的对比图。
从中可以看到:上证红利全收益和深证红利全收益全部跑赢沪深 300 全收益指数,但上证红利全收益弱于中证、深证红利全收益指数的超额收益强于中证。
这个数据回溯出来之后,我是非常迷茫的:我以为中证红利指数样本量最足,样本空间也最广,最后的收益应该是最高的。
但我们可以看到,客观事实是深证红利全收益指数在过去九年半的收益仅仅是惜败于中证红利全收益。同时,它的超额收益高于上述其他指数。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芒格说的一句话:分散投资是个坑,如果你投资的是足够优秀的企业,何必要 " 足够的分散 " 呢,真的是这样吗?
那么深证红利这个指数选的是一些 " 优秀 " 的企业吗?
注:图中深证红利指数的相关数据取自 wind。其中,2022 年的数据我认为是万得还没有统计完的结果
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一个整体,深证红利指数从 2003 年起至今:
其现金分红总额翻了 20 倍以上,股息支付率常年保持在 30-40% 之间、样本量一共才 40 家公司,每年 " 不靠谱 " 没分红的公司仅 2-5 家不等。
着实非常优秀的一个整体了!
~~~~~~~~~~~~~~~~~~~~~~~~~~~~~~~~~~~~~~~~~~~~~~~~~~~~~~~~~~~~~~~~~~
所以,本文得出的结论是:
中证红利指数(000922)与深证红利指数(399324)均值得我们去投资,上证红利指数(000015)不做推荐。
是的,这是一个开放式的结论。
回溯过去,如果你对波动的承受力较强,可以选择投资深证红利指数(399324),推荐的相应基金有工银深红利($ 深红利 ETF ( SZ159905 ) $ )。
如果你对波动的承受能力较弱,比较求稳,可以选择投资中证红利指数(000922),推荐的相应基金有招商中证红利 ETF($ 中证红利 ETF ( SH515080 ) $ )、易方达中证红利 ETF($ 红利 ETF 易方达 ( SH515180 ) $ )。
也欢迎留言区朋友们踊跃的补充推荐其他相应的红利指数基金
至于两支指数的买卖点,我个人给出的方案是:锚定无风险收益率,当指数整体的股息率低于无风险收益率时,卖出或停止买入该指数。
其他时候,有钱即可买入。比如当年的无风险收益率大约是 3%,于是当你的目标红利指数基金整体的股息率低于 3% 时,便可卖出或停止买入了。
其他时候,有钱就买、或放心持有。
感谢朋友们阅读到这里,祝大家投资顺利生活愉快,最重要的:别抑郁、别抑郁、别抑郁!
/xz